《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机构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互联网人身险新规”)落地临近两周年之际,市场上出现一定的变化。如产品丰富度有所提升,线上销售流程对消费者更友好。两年间的另一大变化为,监管也在频频针对违规乱象“打补丁”。
在业内人士看来,互联网人身险新规作为规范性的文件体现了丰富人身保险产品和加强销售服务管理的原则。在互联网人身险走向稳健合规的大潮下,保险机构不仅要严格遵守监管政策,还要提供更多有价值、具有专业性的服务,而非做一些简单的“贴个牌”或“过个保费”的工作。
新乱象频被纠偏
“倒计时×天……”“××产品即将下架,又有几款产品在下架的路上……”“最后×天,机不可失……”彼时,互联网人身险新规发布后,随着整改“大限”逼近,产品迎集中下架潮,甚至“炒停式营销”接连上演。多家保险公司的增额终身寿险、重疾险、护理险、年金险等诸多产品均传出下架的消息。
,符合监管开展相关业务要求的各家保险公司产品不仅有产品陆续上架,且产品种类更加丰富。从互联网渠道的销售流程来看,也更加规范。产品名称中包含了“互联网”字样,后续在消费者投保后,电子保单便于查询,并且保单信息更为全面,载明了委托的中介机构等信息。
具体而言,从产品类型来看,保障型产品和储蓄型两类产品的供给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变化。资深精算师徐昱琛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互联网人身险新规实施已接近两年的时间,从市场变化来看,保障型产品,比如重疾、百万医疗、定寿、意外险基本没有受到较大的影响。整体来看,供给比较丰富。而增额终身寿、长期年金等储蓄类的产品,总体而言,中小公司基本上都退出了这一市场。根据监管要求,销售这类储蓄型保险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只剩下一些大型的公司能够提供这类互联网储蓄型产品。
“首先,互联网人身保险供给更加丰富,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其次,管理和服务得到改善,保险机构及时解决了一些问题,如退保、投诉等。”对于互联网人身险新规的实施带来哪些市场变化,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分析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1年“首月0元”类业务被整治后,其他业务乱象也被点名。各家险企创新推动短期健康险大发展的同时,也招来一些争议,大量投诉奔涌而来,“互联网+短期健康险”一时间成为违规的重灾区。2022年8月,监管发布通报,叫停了一些险企与第三方合作的“药转保”业务,包括保险经纪公司、互联网医院、健康科技公司在内的如镁信健康等均深受此通报影响。
2023年7月底,金融监管总局深圳监管局要求辖内财险公司不得开展“魔方业务”,到如今,“魔方业务”再遭全国范围内喊停。不难发现,互联网人身险新规落地以来,监管也一直在针对抬头的乱象予以纠偏。
342201个用户完善保障计划